有了“好房子”,還要建設“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當前,各地正在結合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把更多的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為人民群眾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2024年7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社區一老舊小區居民在樓內體驗“爬樓機”。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重慶按照“封閉小區變開放城區、城墻遺址變山地公園”的思路,探索“政府+企業+居民”方式開展城市更新;江蘇南京在城市更新中注重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在“保護性更新”中創新激活歷史文化資源……有溫度的城市更新正在各地有力推進。 2024年,我國共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萬余個,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目前有410多個城市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310多個城市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16個省份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 以創新立品質,讓“好房子”理念不斷落地 上海市民牟女士在新春前夕購買了上海市普陀區一處品質新樓盤的一套三室住宅,一過完年,她就開始著手軟裝事宜?!敖衲昃湍茏∵M帶有科技感的新房,十分期待?!蹦才颗d奮地說。 走進該樓盤小區內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3棵迎客松,潺潺的水流、郁郁蔥蔥的草木,景觀頗具古典園林特點。牟女士表示,她最看中的是住宅具有的恒溫、恒凈、恒濕、恒氧、恒靜的“科技范兒”,空氣源熱泵和毛細管網取代電力、燃氣等傳統能源,置換式新風系統維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可以帶來低碳健康環保生活方式。 2024年3月15日拍攝的上海市靜安區談家橋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藍綠雙城董事長曹舟南表示,現在房地產進入品質競爭時代,開發商不拿出“兩把刷子”,不在項目設計上做創新,不在材料選擇和施工工藝上精益求精,住房產品很難賣出去,企業也很難生存下來。 作為建設主體,房企承擔著將“好房子”理念轉化為現實的重任。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將有更多優質建材、先進技術融入到“好房子”建設中,企業必須做好“資源整合者”,為老百姓打造出更宜居的居住空間。 2024年3月15日,工人在上海市靜安區談家橋城市更新項目工地安裝窗戶框架。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近日,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機械臂正有條不紊地將一片片碲化鎘發電玻璃從傳送帶上抓取、裝箱。 “碲化鎘發電玻璃是低碳高效、安全環保的新型能源建材,具有發電功能。”成都中建材企業負責人孫慶華說,在對河南南陽臥龍區藝苑小區的改造中,碲化鎘發電玻璃被應用在加裝電梯外立面,通過所發電力,為電梯井供電,形成自發自用模式,解決了電梯用電問題,多余電力還可用于小區照明、景觀用電等。